M型动力滑触线输电导轨导电性能,散热较快,许用电流密度高,阻抗值低,线路损失小。电刷由具有高导电性能,高耐磨性能的金属铜、碳合金材料制成。导电器移动灵活,定向性能好,有效控制了接触电弧和串弧现象。
联系电话:0514-88773822
品牌 | 久益 | 产地 | 国产 |
---|---|---|---|
加工定制 | 是 |
M型动力滑触线
主要优点
1、动力母线具有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同时具有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2、相比于电缆线,动力母线在车间使用,更为经济实用,动力母线固定好位置后,就不再移动,同时,有专门的接线配件,相对于电缆线来讲,更经济实用。
3、可以更大限度利用车间有限空间,进行布局动力母线。而且动力母线灵活度高,可以延伸到车间任何移动设备。
1、滑触线安全:供电安全滑触线外壳系由高绝缘性能的工程塑料制成。外壳防护等级可根据需要达到IP13.IP55级,能防护雨、雪、霜和冰冻袭击以及异物触及。滑触线经受多种环境条件经验。绝缘性能良好,对检修人员触及输电导管外部无任何伤害。
2、滑触线可靠:输电导轨导电性能,散热较快,许用电流密度高,阻抗值低,线路损失小。电刷由具有高导电性能,高耐磨性能的金属铜、碳合金材料制成。导电器移动灵活,定向性能好,有效控制了接触电弧和串弧现象。
3、滑触线经济:结构简单,许用电流密度高,电阻率低、电压损耗低,可节电10%左右,实现以塑代钢,以塑代铜,设计新颖,无需其它绝缘结构,无需补偿线,安装于起重机控制室同侧。滑触线节省安装材料和经费。
4、滑触线方便:将多极母线集合于一根导管之中,组装简便。滑触线其固定支架,连接夹、悬吊装置,均以通用件供应。装拆、调整、维修亦十分方便。
M型动力滑触线
维护保养:
为了保证滑触线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滑触线投入运行后,应对其进行定期检修。
特别对行车轨道重合度、轨距、倾斜度等偏差较大,使用频繁、车间粉尘过大、温度较高及有水、酸、碱、雾和室外使用的环境,必须加强日常检查与维护。
质量可根据以下标准恒量:
1、碳刷使用寿命--属于易耗品,行驶距离影响设备维护周期。
2、滑触线外壳质量--厚度、硬度、适用温度,环境等。
3、集电器性能--主要从轮子使用寿命、转弯轮设计和集电器是否满足各种环境下使用。
4、滑触线膨胀问题--长度超过100米以后就要考虑膨胀问题。
5、电压降问题--根据各种铜条长度电压降有所不同。
1、滑接线和软电缆的相间,各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
检验方法:用摇表测试,或检查测试记录。
2、滑接线的中心线与起重机轨道的实际中心线距离和同一条滑接线各支架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必须保持一致,其偏差值不应大于1/1000,不应大于10mm。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
3、滑接线在绝缘子上固定可靠,滑接线连接处平滑、滑触面严禁有锈蚀,滑接线与导线连接处必须镀锡或镀锌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绝缘子无裂纹和缺损,清洁与支架间的垫片齐全。支架安装平整、牢固、间距均匀,油漆色泽均匀。连接螺栓螺纹露出螺母2~3扣。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滑接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形缝和检修段处留有20mm的间隙。滑接线端头光滑,两端底差值不大于1mm。
(2)刷油漆、色漆的部位,颜色正确无漏刷。指示灯指示正常。
(3)滑触器在全行程滑行中平稳,无较大的火花。 检验方法:观察或检查安装试运行记录。
(4)金属件防腐均匀无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查看试运行记录。
(5)滑接器安装平整牢固,滑触面光滑,接触良好。滑触器中心在滑行时不越出滑接线的边缘。滑块灵活无卡阻现象。绝缘件完整。 检验方法:观察和试运行检查。
(6)高度在3.5m以下的金属架接地可靠,接地线的截面选用正确。接地线无漏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衡量标准:
编号 | 故障现象 | 故障原因 | 处理方法 |
1 | 断电 | 1、电刷在导管中爬坡 | 1、检查导电器,磨损严重,即更换,检查接对水平 |
2、电刷磨损严重,无法触及导轨 | 2、更换电刷 | ||
3、导轨接头不平整 | 3、重新调整连接 | ||
4、单导电器使用 | 4、采用双导电器 | ||
5、导轨接头松脱 | 5、重新调整拧紧连接螺钉 | ||
2 | 导轨变形 导电器 运动受阻 | 1、环境温度过高 | 1、局部采用隔热板,室外加遮阳板 |
2、吊夹间大或松脱 | 2、增加吊夹数量,“过正"校直导管,并拧紧螺钉 | ||
3 | 工作时 导轨晃动大 | 1、拨叉(杆)无法吸收传动误差 | 1、修正牵引器,使之能自由吸收传动误差 |
2、导轨整线直线度差 | 2、调整导轨直线度 | ||
3、悬吊夹松动 | 3、拧紧悬吊夹螺钉 | ||
4 | 电刷 磨损快 | 1、接头不平整 | 1、按要求重新连接导轨 |
2、载流量过大 | 2、增加导电器数量 | ||
3、弹簧压力过大 | 3、更换、修正弹簧压力 | ||
5 | 电刷 侧面擦伤 | 1、电刷磨损,导电器定位不正 | 1、更换电刷 |
2、牵引器的拨叉(杆)侧力传递过大 | 2、更换牵引器拨叉(杆)或修正牵引器拨叉(杆) | ||
6 | 导轨内 有火花 | 1、电刷表面与导轨接触不良 | 1、检查导轨接头,适当磨合电刷,保证60%接触面积 |
2、电流过大 | 2、增加导电器数量 | ||
7 | 导电器行走 有较大异响 | 接头不平整 | 重新安装导轨连接 |
8 | 导电器 外壳擦伤 | 1、导轨变形 | 按故障2处理好,增加定型夹 |
2、导电器定位欠佳 | 调整拨叉架 |